福安门业

理财规划 阅读 45 2024-12-10 16:54:27

文章目录:

1、张荣印开展主题教育典型案例解剖式调研2、福安:“争”出加速度 拼出高质量3、经参调查|北望神州涌新潮 绿富同兴风景好——内蒙古迈入高质量发展新高地

张荣印开展主题教育典型案例解剖式调研

11月16日上午,县委书记张荣印到赊店古镇商圈联合党委和郝寨镇福安铝合金门窗加工部开展典型案例调研。县领导张少瀛、李淑琳、赵向龙参加。

在古镇商圈联合党委党员活动室,张荣印先后查阅了联合党组织工作台账、党员花名册、会议记录,并实地走访辖区商户,了解联合党委组织设置、日常运行和作用发挥情况。随后,张荣印主持召开座谈会,听取县委组织部、古镇商圈联合党委工作汇报,详细了解全县全域党建工作开展情况和古镇商圈联合党委的工作情况。

张荣印强调,开展全域党建工作是一个不断探索、不断深化的过程,要用好这个载体,充分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助推中心工作、重点任务高质量推进。

张荣印要求,要因需而建、动态管理。在城市管理、项目建设、产业链群、招商引资、文明城市创建等领域,加强调研分析,根据实际需要,进一步建好联合党组织。对于工作任务已经完成的联合党组织,及时进行清理、撤销。对于组织架构不合理、日常运行不规范的联合党组织,及时进行优化、调整。要总结提升,形成品牌。注重总结推广好做法好经验,擦亮社旗全域党建工作品牌,进一步形成工作推进有方法、创新载体有特色、难点问题有突破、党建有实效的工作局面。要发挥作用,服务大局。把党建工作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布局中一体谋划、一体推动,充分发挥引领助力保障作用,推动各项任务高质高效落实,努力形成全域党建助力中心工作重点任务的生动实践。

随后,张荣印一行到郝寨镇福安铝合金门窗加工部实地调研优化营商环境工作。

在县生态环境分局召开的座谈会上,张荣印强调,要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转化为坚定理想、锤炼党性和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强大力量。要深刻汲取教训,举一反三,在全县范围内就落实执行中央八项规定等要求进行全面排查,各级执法部门要立足岗位职责,切实履行全面从严治党的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要以重点工作的突破带动整体工作的提升。要把理论学习、调查研究、推动发展、检视整改贯通起来,联系实际、真抓实做,以主题教育的新成效推动各项工作迈上新台阶。

全媒体记者:周宇

福安:“争”出加速度 拼出高质量

连日来,福安市重点项目建设如火如荼,在各大项目建设现场,桩机起落、吊臂升降、车辆穿梭……项目建设者铆足干劲,抢抓项目建设黄金期。数据显示,1月至7月,福安市完成投资69.95亿元,占年度计划约64.54%,超序时进度6.21个百分点。

在位于湾坞镇的青拓国际仓储项目现场,工人正在优化场地绿化。“目前,厂房钢构施工已完成,给排水和道路工程已基本完工。项目总投资2.2亿元,建成后将进一步提高青拓集团生产运营效率,促进成本控制以及供应链的顺畅运作,助推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该项目负责人说。

据了解,福安市列入2024年省、市重点项目45个(含列入宁德对福安考核的第一批增补宁德市重点项目,福安经济开发区工业园区标准化厂房工程),总投资275.7亿元,年度计划投资108.38亿元。

在省重点项目中南高科福安智慧健康产业园项目建设现场,一栋栋现代标准化厂房连片成群,工人在进行室内装饰装修、门窗安装等工作。目前,该园区已招商引资35家企业,包含新材料、智能制造、按摩器等优质企业,招商率达80%。

位于湾坞半岛的青拓不锈钢中厚板项目,是省重点项目,总投资20亿元。该项目采用全球首创的“热轧、热装、热退”一条龙生产模式,建成投产后可实现年产值120亿元,提供就业岗位800个。

“项目申请拿地到投资建设总共花了一个多月时间,比预想节省一半时间。在福安市各部门的主动配合和沟通下,项目顺利建设。”青拓不锈钢中厚板项目负责人杨大文说。

拿地即开工,让原先各审批部门“接力跑”变成“并排跑”,跑出项目建设“加速度”。“我市各部门强化整体统筹,通过提前介入、流程再造、联审联办、告知承诺等方式,实现用地规划、工程规划、施工许可等‘多证并发’,让项目前期时间压缩60%以上。”福安市发改局局长郑龙康说,今年以来,共有青拓中厚板、青拓耐火材料、青拓国际物流仓等3个项目实现“拿地即开工”,总投资达24.3亿元。

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强化要素保障,奋力推动重点项目建设争先提速。目前,宁德长盈新能源电芯结构件、青拓矿卡及总成部件、宏旺年增130万吨不锈钢冷轧扩建、青拓国际仓储、中国红茶数字交易中心等一批省市重点项目建设正酣,不断刷新“进度条”。

下一步,福安市将“争”出稳中向优的好态势,加快不锈钢交易贸易中心、宁德新材料深加工等项目前期工作,确保这些“金娃娃”能够早日落地、建设、投产。抢抓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契机,用好“招商季”专项行动成果,加快“三类产品”培优育强和传统产业智转数改,培育壮大自主品牌,建设全国最大的新能源重卡生产基地和电动船舶研发制造应用基地。(闽东日报记者 张文奎 通讯员 蒲允静)

经参调查|北望神州涌新潮 绿富同兴风景好——内蒙古迈入高质量发展新高地

新华社呼和浩特7月1日电(记者张丽娜 魏婧宇 安路蒙 王靖)《经济参考报》7月1日刊发题为《北望神州涌新潮 绿富同兴风景好——内蒙古迈入高质量发展新高地》的文章。文章称,党的十八大以来,内蒙古自治区全力厚植生态底色,加快调整经济结构,打造向北开放重要桥头堡,在高质量发展大道上闯新路、开新局,谱写出守望相助、绿富同兴的发展新篇章,一个团结、丰饶、绿色、壮丽、开放的内蒙古,正向着新征程奋勇前进。

全面实现小康 一个都不能少

今年5月1日,作为我国第一个省级少数民族自治区的内蒙古迎来74岁生日。“我亲眼见证了自治政府成立,从那以后,内蒙古结束了过去四分五裂、民不聊生的状况,变得一天比一天繁荣稳定,越来越现代化。”乌兰浩特市91岁的蒙古族老人乌力吉图说。

“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70多年来,内蒙古始终呵护“模范自治区”的崇高荣誉,保持着团结和谐的大局面,重要原因就在于内蒙古各族人民对党和国家强烈的认同感。

新中国成立初期,全国各地技术专家和工人涌向内蒙古草原,齐心协力建设包钢,改变了内蒙古没有工业的历史;三年困难时期,内蒙古向中央上缴粮食10亿余斤,向兄弟省市输送耕畜数万头,收养3000名南方孤儿,用民族大爱演绎人间传奇;为保护集体羊群,草原英雄小姐妹龙梅、玉荣与暴风雪顽强搏斗;为支持国家航天建设,内蒙古额济纳三迁旗府,牧民举家外迁,把最好的牧场献给了航天事业。

2020年春天,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内蒙古各族干部群众主动担当,战斗在抗击疫情最前线,840多名白衣战士请缨出征驰援湖北;为湖北人民精挑细选600吨牛羊肉和牛奶,跨越千里送牛羊;社会各界向湖北捐款1.14亿元……草原儿女用实际行动让“模范自治区”的荣誉在新时代绽放光彩。

为帮助边疆少数民族地区脱贫,东部发达地区与西部省区建立东西协作和定点帮扶,北京对口帮扶内蒙古25年,仅近三年就累计投入扶贫资金45亿元,从中受益的贫困群众达30万余人次。该机制将会持续深化,以推进乡村振兴。

蒙古族作曲家、国家级非遗传承人艾日布说,蒙古民族即使是在历史辉煌时期也没能惠及本民族全体,只有今天作为中华民族一员,才真正摆脱贫困,走向共同富裕。

拧成一股绳 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进门窗明几净,出门就业增收……在穷山沟憋屈了六十多年、曾是贫困户的赵玉娥做梦也没想到,“不但住进城里的楼房,还在家门口打上称心的工”。

赵玉娥居住的福安小区紧邻乌兰察布市高铁卓资东站,这里有5个安置小区、50多栋易地扶贫搬迁楼,5500余名像赵玉娥一样的贫困人口被安置于此。2019年,赵玉娥一家只花了1万元,就住进45平方米的两室一厅,水电暖气全有,连家具都是政府配置的。

“挪穷窝”更要“断穷根”。5个安置小区都有扶贫车间,2000余名贫困人口得以在家门口就业。曾担心“进城咋生活”的赵玉娥在扶贫车间做服装缝纫工,步行几分钟就能到家,每月工资3000元,和过去三间破土房、十亩薄旱地的穷日子比起来,“真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

党的十八大以来,内蒙古干部群众拧成一股绳,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到2020年底,全区157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31个国贫旗县、26个区贫旗县全部摘帽退出,内蒙古脱贫攻坚战同全国一道取得全面胜利。

曾任内蒙古扶贫办主任、刚转任锡林郭勒盟委书记的么永波介绍,党的十八大以来,住房安全、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安全饮水等未达标任务目前全部达标,贫困地区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全区70%以上的财政专项扶贫资金都用在产业扶贫上,扶持龙头企业、合作组织、家庭农牧场等新型经营主体发展壮大,贫困人口人均收入由2015年的3019元增加到2020年的13159元,年均增长34.2%。

一辆农用车行驶在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武川县上秃亥乡厂汉木台村的土豆田间。记者 贝赫 摄

一大早,赤峰市巴林左旗隆昌镇乌兰套海村72岁的脱贫户张凤彩邀上几个姐妹,一起到村里的笤帚手编合作社工作。“我每天能捆扎十几把艺术笤帚,每把手工费是9元,一个月能轻松挣2000多元。”张凤彩捆扎笤帚时高兴地说。

扶贫攻坚以来,巴林左旗打造出笤帚制品产业,目前累计培训贫困人口千余人,人均年增收1.8万元。昔日扫地扫炕的土笤帚,衍生出保健捶打棒、生肖摆件等十几类创新产品,远销日本、韩国等地,土笤帚“扫”出新生活。

锡林郭勒盟的肉羊产业,兴安盟的刺绣产业,通辽市的肉牛产业,阿拉善盟的骆驼产业……脱贫攻坚以来,内蒙古每个盟市都结合优势壮大地方产业,扶助贫困人口产业脱贫的同时,更为乡村振兴打下坚实基础。“脱贫摘帽不是终点,更好的日子还在后头。”么永波充满信心地说。

“黄沙沙”变成了 “绿岭岭”“金蛋蛋”

初夏的内蒙古,森林中“绿海”澎湃,草原上“绿浪”翻腾,戈壁沙漠边缘也被点缀上了片片绿色。

内蒙古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地形地貌,造就出森林、草原、荒漠、湿地等复杂多样的生态系统,是我国自然生态系统类型最完整的地区之一。

内蒙古根河源国家湿地公园的生态美景。记者 刘磊 摄

内蒙古拥有我国最大的天然林区,集中分布于大兴安岭、燕山北部、阴山及贺兰山等山地,面积约25万平方公里,森林蓄积量约12亿立方米。在茫茫林海中,万千伐木工人变为了守护森林的护林员。

内蒙古森工集团满归林业局有限公司北岸林场第七小队工队长周义哲,在16岁时就成为一名伐木工。当时,他所在工队50多人每年冬天生产的木材能装400节火车皮。2015年,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全面停止天然林商业采伐。放下锯和斧头的周义哲,拿起锹和镐开始种树。他说,护林造林一年到头都有收入,年均收入达6万多元。

内蒙古大兴安岭1.6万名林业工人从“砍树人”转变为“看树人”,他们身份的转变正是产业结构转变的一个缩影。

“陪你一起看草原,去看那青青的草,去看那蓝蓝的天”,悠扬的歌声勾勒出内蒙古大草原的辽阔壮美。内蒙古草原地处世界最大的温带草原——欧亚草原的东部,是我国面积最大、系列最完整、类型最多样的温性天然草原。内蒙古草原是我国北方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优质畜产品生产基地,也是我国北方重要的土壤碳汇基地。

锡林郭勒盟东乌珠穆沁旗阿拉坦合力苏木的牧民特木热见证了家乡草原“由绿变黄,又由黄返绿”。特木热回忆说,十多年前,超载破坏着草原生态,那时很难看到大片高度过膝的牧草,有些地方甚至露出砂石。

如今来到特木热的家乡,曾经“稀薄”的草原再度披上绿装,牧草盖度增加、种类丰富,草原生态得到恢复。为保护生态,内蒙古严格执行基本草原保护、禁牧休牧和草畜平衡制度,同时不断完善草原生态补偿长效机制,实现草原生态保护、牧业高质量发展和牧民增收三方共赢。2020年,内蒙古全区草原综合植被平均盖度达到45%,比21世纪初的30%提高了15个百分点。

内蒙古境内分布有巴丹吉林、腾格里、乌兰布和、库布其等4大沙漠,以及毛乌素、浑善达克、科尔沁、呼伦贝尔等4大沙地。多年来,内蒙古本着尊重自然、顺应自然的原则,逐步建立起了沙地沙漠生态系统以自然恢复为主的修复机制。“十三五”期间,全区完成荒漠化和沙化土地治理7197.5万亩,占全国治理任务的40%以上。

初夏的乌兰布和沙漠,热浪掀起滚滚沙尘,打着旋向四周流动,却被一人多高的梭梭林“拦截”。

巴彦淖尔市磴口县温都尔毛道嘎查位于乌兰布和沙漠边缘,这里曾是一片片土沙梁,常年寸草不生、风沙肆虐,现在变成了一片占地2万多亩的中药园,种植着肉苁蓉、甘草等沙生中药材。当地的沙生中草药已成为多家国内知名中药企业的原材料,中草药产品还出口到日本、韩国等国家。“黄沙沙”变成了“绿岭岭”“金蛋蛋”,沙漠治理不仅改善了生态环境,还为当地群众带来好生活。

做好绿色能源经济“加减法”

在鄂尔多斯市伊金霍洛旗的采煤沉陷区,工人们正在抓紧平整土地、架设基座,一道道山梁上铺满了光伏板,构成了一望无际的“蓝色光谷”。

内蒙古达拉特旗库布其沙漠中的光伏发电基地。记者 连振 摄

这是天骄绿能50万千瓦光伏发电示范项目的施工现场。当地煤炭资源开发已有200多年历史,曾形成大面积采煤沉陷区。近年来,鄂尔多斯转变发展方式,大力建设绿色矿山,治理采煤沉陷区。“在荒地上架设光伏板发电,光伏板下还能用于农林业种植,农牧民可以参与养护作业,实现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的共赢。”国家能源集团神东布尔台煤矿环保组组长高战新说。

这只是内蒙古能源经济绿色转型的一个缩影。作为全国重要的能源基地,内蒙古不仅煤炭多,风光等可再生资源也很丰富。在国家“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任务下,内蒙古正抓紧能源结构调整,既要做绿色能源经济的“加法”,又要做淘汰落后产能的“减法”。

今年6月,位于库布其沙漠腹地的达拉特光伏领跑基地二期50万千瓦项目实现集中并网,与一期50万千瓦项目连成一体,成为全国最大的沙漠集中式光伏发电基地。全国最大“源网荷储”示范项目落地乌兰察布,通辽“火风光储制研”一体化示范项目开工建设,内蒙古首辆氢燃料重卡在包头市下线,首批氢燃料电池公交车在乌海市率先投入使用……

内蒙古自治区能源局介绍,“十四五”期间,内蒙古提出“新能源倍增工程”,全区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量力争超过1亿千瓦,将建设成全国最大的新能源基地,年减排二氧化碳2亿吨左右,为实现2030年前“碳达峰”作出贡献。

舍得做“减法”,让内蒙古甩掉“粗黑重”的包袱。“十三五”以来,内蒙古累计化解过剩产能6315万吨,千万吨级煤矿产能占比达到43%,单矿平均产能为全国水平的3倍,绿色煤矿占生产煤矿的1/3,煤电机组超低排放基本完成,化石能源生产更加绿色。

内蒙古还加快能源产业改造升级,现代能源经济发展质量显著提升。在国能包头煤化工公司的生产线上,乌黑的煤粉经过多道工序,竟变成白色粉末。该公司总经理姜兴剑表示,这是公司研制出的最新型号聚乙烯产品,这款产品将原煤的利用率提高到了21.3%,这样的利用率在全国可以排到前三名,也让一吨原煤的价值提升近5倍。

摆脱化石能源依赖,加快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内蒙古正厚植现代能源经济绿色发展根基,开启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向北开放擦亮“中国名片”

4月13日,一列满载餐椅、毛巾、阀门和便携式空调等10余种货品共计61个集装箱的中欧班列从中国最大陆路口岸——满洲里口岸出发,开往波兰马拉舍维奇。至此,经满洲里口岸进出境中欧班列累计突破1万列。

5月30日上午,一列满载汽车配件、家电和日用百货的中欧班列驶出二连浩特铁路货场,发往德国汉堡。这是今年以来通过内蒙古二连浩特铁路口岸出入境的第1000列中欧班列,同比增长35.2%。

历史上,途经归化、二连浩特,蜿蜒向北的骆驼商队,撑起了古丝绸之路的一路繁华。今天,满洲里口岸、二连浩特口岸等19个口岸宛如19颗璀璨明珠,镶嵌在祖国北疆内蒙古的边境线上,连接着与世界共商、共建、共享的梦想,续写着丝绸之路新传奇。

内蒙古是我国“北开南联、东进西出”的重要枢纽,具有陆海联运的优越条件。作为我国向北开放的重要桥头堡、丝绸之路经济带的组成部分、“欧亚大通道”的节点,内蒙古向北开放合作不断擦亮“中国名片”。

“十三五”期间,内蒙古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加快 “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取得累累硕果。5年来,全区进出口总额年均增长8.5%,服务过境中欧班列占全国近50%,回程货物品类不断增加。与此同时,口岸通关时间不断缩短,通关成本大幅度降低。5年来,满洲里和二连浩特国家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呼伦贝尔中俄蒙合作先导区等平台建设稳步推进,阿联酋赤峰“一带一路”草畜一体化项目建设有序推进,向北开放的重要桥头堡作用日益突显。

取长补短、形成联动,内蒙古越来越多的地方正从边境口岸借力,敞开全方位开放的大门。二连浩特以南约300公里的乌兰察布,是全国唯一的中欧班列非省会枢纽节点城市,并在莫斯科、乌兰巴托等地布局了境外物流园和“海外仓”。在国际陆路通道方面,当地与俄蒙合作建设乌兰察布——乌兰巴托——乌兰乌德“三乌通道”,向北开放取得了亮眼成绩,外贸进出口总额由2016年的不足1亿美元增长至2020年的4.4亿美元,年均增长45.1%。

放眼“十四五”,内蒙古向北开放动能强劲。内蒙古口岸办副主任杜成福说,内蒙古将打造三大口岸功能组团,实现口岸功能互补、发展协同——以满洲里口岸为核心,形成以国际贸易、商贸服务和跨境旅游为主导的东部口岸功能组团;以二连浩特口岸和呼和浩特航空口岸为核心,打造国际贸易、国际物流、加工制造、生产性服务、商贸服务为主导的中部口岸功能组团;以策克、甘其毛都公路口岸为核心,打造以能源和矿产品进口加工为主导的西部口岸功能组团。一个更加开放、包容、充满自信与活力的内蒙古,正在以全新的姿态走向世界,拥抱未来。

北疆风景美,草原花盛开。民族团结之花、脱贫致富之花、生态文明之花、经济转型之花……内蒙古2400万各族群众同心浇灌,坚定不移走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祖国北疆这道风景线被打造得更加亮丽。(完)

隔音降噪门窗

隔音降噪门窗品牌

隔音降噪门窗品牌

隔热门窗品牌

相关内容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 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上一篇: 福安铝材 下一篇: 福宝来铝材是哪里生产的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