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福清丨四个时代的发展演变,成就了如今的豪宅遍地

币圈知识 阅读 180 2024-12-10 17:23:06

大家好,我是福建本地君,一个致力于传播福建风土人情以及社会民生的草根作家,希望能得到您们的喜爱与支持。

都说福建豪宅多,那为什么会豪宅多呢?

其实,这跟福建人民的民风民俗有密切的关系。

古时候,福建是一个穷乡僻壤,沿海地区的很多人都远渡重洋到印尼、菲律宾等地讨生活,赚到钱后就荣归故里,盖房修路造桥,这也是福清得名侨乡的历史因素。盖房子,是福建人一辈子中最重要的事情,这种观念造就了如今豪宅林立的画面。

民宅的发展也是一个进化史,本地君今天就用四个时代,为大家展现福清乡下农村普通百姓家的民宅发展历程。

第一时代:明清时期--1990年,合院瓦房

这是民宅发展史中最为缓慢的时代。

明清时期,百姓食不果腹,能有一个栖身之所,已经是上天垂爱,更别说有个像样的房子,那时候的人们住的通常是用泥土混合稻草夯成的茅草屋,只有少数大户人家有比较像样的瓦房。

民国时期,战事不断,整个中国处在水深火热之中,民宅的发展仍然处于停滞阶段。也是那个时候,福清的年轻人开始了远渡南洋的创业之路。

新中国成立之后,国家稳定了,福清的南洋人开始回乡建设,在50-60年代,福清地区的民宅开始朝着“合院”的瓦房发展。它的特点是:真正意义上的双层楼,以花岗岩石条为基,以杉木为横梁与楼板,屋顶铺设红瓦,大部分楼体以四房一厅的格局而建,居住模式为家族群居。

第二时代:1990-2000年,小洋楼

这个时期是改革开放后,中国经济迅速发展的时期,许多人都抓住了机遇,赚到了人生中的一桶金,福清人也不例外。

随之而来的是新时代民宅“洋楼”的诞生,洋楼的特点是摒弃了古代民宅的瓦顶及土夯墙,采用红砖水泥的建设理念;楼体呈一个立方体,基本为三层三房一厅的格局,采用当时最流行的白瓷砖来贴在楼墙外面,以及木框镶玻璃的门窗。此时的民宅开始进入了独门独户的生活。

如今,这些小洋楼已经略显沧桑,可在当时,拥有这么一座小洋楼可是倍儿有面子的事儿。

第三时代:2000-2010年,城堡式大楼

这个时期,福清地区兴起了一股火热的出国潮,涉足欧美日等许多国家。一如既往的,人们赚到钱了就寻思着盖房子,这个时候的福清人已经不再满足于老式的小洋楼了,因此,更加大气的“城堡式”大宅就应运而生。

这种民宅最大的特点就是高、大、上,一般都在四层楼以上,在这个时期,铝合金窗门、彩色玻璃、木质地板、大理石等新世纪产物都已经逐渐被应用了。在福清人眼里,房子越高越大,就更能凸显出家族的兴旺,唯一的缺点就是清洁太麻烦。

第四时代:2011-2020年,“庭院式”别墅

到了这个时期,国家富强了,人们的生活水平和经济能力得到很大的提高。此时的福清人,已经不再局限于盖个房子的想法了,“庭院式”的小别墅便随着时代发展应运而生。

“庭院式”民宅的特点就是,房子微仿西方风格,占地不大,楼层不高。但是,庭院的占地面积却比房子大,在庭院中栽花种树,设立石桌石凳,花坛假山鱼池,俨然一幅“后宫御花园”的风格。人们的日常生活,已经不再是日出而作日入而息了,养花种菜,享受生活,成了福清农村人的生活常态。

写在最后

民宅的发展进行到这里,福清的人民已经过上了衣食无忧的日子,这不仅仅是福清人自己努力的结果,更是国家兴旺富强所带来的百姓安居乐业。#福建#

往期经典

福建故事丨东海镇“蜜蜂穴”,墓址选在自己家里,后代繁衍不息

福建风情丨一个关于福清市新厝镇“过桥山”的传说故事

福建故事丨四百多年前,两个长乐人做了件事,养活了中国数亿人口

高端隔热门窗

高端门窗品牌

隔音门窗

相关内容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 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上一篇: 福建祥鑫的创新之路 下一篇: 福建稳经济观察:培育新质生产力 福鼎抢占产业新赛道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