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下“绿”叶子 走上“兴”路子

币圈知识 阅读 149 2024-12-10 17:50:18

夏看烟海碧波荡,秋赏稻花金浪扬。走进江西省安福县寮塘乡,沿着乡村蜿蜒曲折的公路前行,连绵不绝的罗霄山脉下,远处的村庄错落有致,群山苍郁,炊烟袅袅。

烟叶产业是寮塘乡的第一产业,近年来,安福县烟草专卖局坚持把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贯穿于烟叶生产全过程,一片“金叶”因“绿”而生,逐“绿”而行。

因“绿”而生

在谷口村,随着烟叶收购工作告一段落,当地烟叶合作社人员正用着专业机械对土地进行翻耕,为烟田创造绿色生产环境。在村头的不远处,是一座座刚清理好的育苗大棚,烟叶的一生就从这里启程。

烟叶育苗往往采用湿润育苗,与传统育苗法比较,它具有可减少移栽用工、节省育苗用地等优点,而在烟叶移栽到田间后,往往会使用地膜保墒增温、减少杂草生长。可以说,“塑料”总是伴随着烟叶的茁壮成长。

如何减少白色污染?安福县烟草专卖局将目光聚焦于“可回收”和“可循环”两个关键点上。

“我们和当地烟叶种植专业合作社进行对接,将回收后的泡沫原料出售给漂浮育苗盘制造厂商循环使用。”寮塘烟站工作人员张小辉介绍道。

与此同时,安福县烟草专卖局大力推广可降解地膜,并通过加强宣传、奖励补贴等方式,让农民群众积极参与到地膜回收工作中,实现了地膜废弃物100%回收。此外,安福县烟草专卖局还率先试点,积极探索原烟叶循环周转箱的使用,在收购和运输过程中减少对环境的影响,进一步为烟叶生产打上了“绿色、环保”新标签。

逐“绿”而行

行走在思塘村的田间地头,“绿色”的新理念带来的是新技术。

姚新有着十多年的烟草种植经历,是一个经验丰富的铁杆烟农。为积极响应烟草部门号召,打造绿色农田,今年他家的40多亩烟田通过铺设水肥一体化设备、增施绿色有机肥、投放蚜茧蜂、田间诱虫灯、无人机植保等,全程开展绿色植烟作业,打造绿色可循环生态烟田。

“近年来在烟站指导下,我们通过多种方式积极开展绿色烟叶生产。”姚新笑着说道,“通过‘绿色’手段,现在烟田里面杀虫的农药都不用打了,烟叶质量也提高了。”

图为当地烟农使用无人机进行植保

而在谷口村的烘烤工场,烟农李春根刚清理完烤房。在当地传统的煤烤房已被生物质燃料烤房所取代,不仅减少了污染,还提高了烘烤效率。“以前用煤烤房,得时刻守着,现在用生物质燃料烤房,干净卫生,还能根据温湿度自动调整进料,我们种烟轻松多了。”李春根感慨道。

据悉,目前安福县全县烟叶烤房已实现100%配置生物质燃烧机,烟农的负担轻了,效率高了,收入涨了。

由“绿”而兴

新理念、新技术带来了烟叶产业发展的新模式,更为当地乡村振兴注入了新活力。

陈奶奶是寮塘乡当地最年长、资历最老的烟叶产业人员。每当烤烟季节来临,手脚麻利的她总会来到当地的烟叶烘烤工场帮忙烟叶捆编——用绳子将烟叶整齐地捆绑进竹竿——按1块钱一杆计算,每月她可以获得2000元左右的收入。而在烟叶生产旺季,仅烟叶捆编一项就可以帮助70余名村民就业。

图为安福县寮塘乡烟叶收购现场

“冻边村烟叶种植面积常年稳定在2000亩左右,从移栽到采摘,可以保障100多人的稳定收入。”寮塘乡冻边村烟农刘小平对此深有感触:“在烟叶烘烤环节,当地有新型燃料加工厂,专业从事生物质颗粒生产;在农田耕种环节,除了当地合作社的机耕队外,还有专门的烟用农机配套‘4S’店,既为烟农提供如翻耕、起垄、移栽等农机服务,还兼营农机维修保养等业务,真正做到了烟叶生产产业链全覆盖。”

增绿色就是增优势,护生态就是护财富。近年来,安福县烟草专卖局聚焦做好烟叶“后半篇文章”,充分利用烟区特色生态资源,大力推进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探索烟稻轮作、烤烟+甜叶菊等“1+N”产业体系构建,推动将农业和休闲旅游深度融合,真真切切地把绿水青山变为金山银山。

青山行不尽,绿水去何长。从育苗托盘里的一抹新绿,到田间地头上的茁壮烟叶,再到周转箱内的金黄烤烟……新理念、新技术、新模式带来了烟叶产业的新质生产力,在进一步擦亮“绿色”底色的同时,还为乡村振兴找到了“兴”路子。(刘话雨 杨湘宁)

高端门窗

高端系统门窗品牌

系统门窗品牌

高端门窗品牌

相关内容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 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上一篇: 秋游绵阳盐亭:峰巅观斓,开启小城探索之旅 下一篇: 种粮大户遇难题:种得好 卖不好

相关资讯